商品期權已在12月初獲得國務院批準落地。
目前,我國場內市場上市的期權品種僅有2015年2月9日上市的上證50ETF期權,場內商品期權還是一片空白。
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,商品期權獲批之后,首先有望推出的,會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權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權產品,而且推出的速度“可能會很快”。
12月3日,由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16第12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辦。有與會的期貨公司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,并表示公司已經開始籌備商品期權場內交易的相關業務。
期權(Options),是一種在期貨基礎上誕生的衍生性金融工具。在期權交易中,買方向賣方支付期權費,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,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,向賣方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商品。這個行為是買方的一種權利,而不是義務,也就是說,買方可以決定是否履約,賣方則必須無條件服從。
相關部門對于商品期權的推進工作在2016年以來顯得尤為重視。
年初發布的“一號文”中就已經明確提出,創設農產品(12.920, -0.13, -1.00%)期貨品種,開展農產品期權試點。
9月9日,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2016中國(鄭州)國際期貨論壇時也透露,豆粕、白糖的期權產品未來有望推出。
11月29日,國土資源部舉行《全國礦產資源規劃(2016—2020年)》新聞發布會,提出在“十三五”時期,培育資源型產品期貨市場,發展商品期權、商品指數期貨等交易工具。
與目前已經上市的期貨合約相比,期權的成本更小,而且交易制度上沒有追加保證金的可能,對小型農業企業來說提供了更加容易接受的一種選擇。
據悉,豆粕期貨期權合約的相關制度、技術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。
![]() |
|